2020-12-04 |
【透視畫境】 陳澄波的〈松邨夕照〉
撰文│邱琳婷(東吳大學歷史系兼任助理教授)
陳澄波,〈松邨夕照〉,畫布油彩,1932,第六回臺展入選,私人收藏
這件描繪農村日常生活景致的油畫,是第六回(1932)台展的入選作品。此作不僅反映出陳澄波描繪巿井小民生活的興趣之外,陳澄波創作的筆法,也是另一個觀察的重點。畫中對線條(樹枝、圍籬、水波等)的強調,也反映出此時期畫家對於擦筆(touch)的興趣與思索。無獨有偶的是,1931年劉海粟也以touch來比擬「六法」中的「骨法用筆」。[1]
1.擦筆(touch):
此作中景的樹叢及橫生而出的樹葉,乃是以連續且規律的短筆觸,描繪出樹木與葉子的形象,這種筆觸,也可在陳澄波上海時期所嘗試以筆墨描繪裸女的淡彩畫中見到。
2.夕照:
此作的天空是清朗的藍天白雲。畫家以不同層次的橘色,如前景樹幹頂端鮮艷的亮橘、中景地面陽光閃礫的淡橘、裸露紅色磚瓦的中景房屋牆面以及遠景有著紅瓦的屋頂,透過層層暖色系的營造,呈現出夕照的主題。
3.鴨群:
遠方屋舍前的水池邊,有一名白衣婦人蹲坐岸邊,正在觀看兩隻白鴨戲水。此處的水面,因無大樹遮蔽,故隱約可見紅瓦白牆的屋舍倒影。
4.雞群:
中景的土坡描繪有一群正在覓食的家禽,從其形體的大小,可知為公雞、母雞與小雞的組合。不遠處的樹叢邊,有兩人正坐在石椅上納涼,各自專注地閱讀。
5.游禽:
相較於中景與遠景的人物表現,前景的描繪則顯得十分熱鬧。畫家筆下的禽鳥,或將頭蔵入水中、或將尾巴蹺向空中,呈現出生動嬉戲的模樣。至於大樹下的兩個人,則專注地埋首工作。
6.牛車:
停放在圍籬旁的牛車,可以清楚地看見有兩個輪子、連接兩個輪子的軸。此外,尚可見到兩側各有一個轅,兩轅的前方則由一個軛銜接起來。拉車前端的軛,主要是為了架在牛的頸上,以便移動車體。
7.枝幹與樹叢:
強調粗壯伸展枝幹的前景大樹,與層疊群聚植物的中景樹叢,交織成線與面的對話場景。前景大樹以暖色調及黑色的線條,呈現出一股動態陽剛的氣勢,恰與中景柔和舖陳的黃綠色塊面,有著剛柔並陳的律動性。
[1] 邱琳婷,<陳澄波的文人畫觀>,《線條到網絡:陳澄波與他的書畫收藏》(台北:國立歷史博物館,2019),頁39。
#透視畫境11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