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阿里山之春
Spring on Ali Mountain
1935
畫布油彩 Oil on canvas
80×128cm
私人收藏 Private collection
作品相關資料
英文版 日文版 韓文版 法文版 德文版 西班牙文版 印尼文版 越南文版 泰文版
文/陳韋聿
高山地帶的清冷空氣裡,自然世界的色彩似乎也變得更為鮮艷。深藍的天幕,青綠的山巒,就連聚落裡的民家屋頂,都呈現出明亮而奇特的顏色。
初春時節的山林裡,櫻樹彷彿綻成了美麗的花朵,為整幅畫帶來活潑的點綴。節奏歡悅的生之禮讚當中,險峻的崖壁似也顯得親切而可愛。望向陳澄波筆下的阿里山風景,你又有什麼樣的感受呢?
1. 塔山的崖壁
岩層節理層次極為明顯的崖壁,是大自然的奇特創造,也是塔山最為鮮明的特色景觀。這面雄偉壯峙的山壁,歷來吸引了無數的東洋與西洋畫家,試圖以各自擅長的繪畫技法表現壁面上的獨特紋理,以及山林裡的神秘氣氛。
2. 鄒族的靈山
對於居住在阿里山地區的鄒族原住民而言,人類死亡之後,「靈」將與原來的身體分離,而塔山山區正是這些「靈」集會的所在。傳說中,阿里山山脈裡面最高的大塔山是善靈與善終者的住所,小塔山則是惡靈與惡死者的住所。
3. 「沼ノ平」
為了開發林業資源,殖民政府在阿里山展開了一系列的伐木與造林計畫,運輸木材的鐵路隨之深入山區,「沼ノ平」正是鐵道的終點,也是當時最主要的伐木聚落。像陳澄波這樣的旅客,多半也會住宿在這個機能完整的聚落裡。
4.「六百年以上」的樹
習慣在取景現場完成作品的陳澄波,這回也將60號的畫布搬上了前往阿里山的火車。據說,當他完成這幅畫的上色之後,便請來了營林局的官僚為他鑑定畫中的樹木年齡。這個細節,或也體現了陳澄波對於景物寫生的自我要求。
5. 櫻花
據說在1918年,日本人在阿里山上大量移植了來自日本內地的吉野櫻。十幾年過去之後,數千株種類不同的櫻花,便成為阿里山上的知名美景。每年初春的櫻花季,總會吸引大批的遊客搭乘火車前來賞櫻。
阿里山的吉野櫻,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典藏。
在陳澄波所收藏的風景明信片當中,也能見到盛開在阿里山上的櫻花。
(阿里山的風光)盛開的櫻花,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典藏。
6. 阿里山之於陳澄波
在陳澄波的現存作品當中,有不少風景畫都以阿里山一帶的遙望為主題。素描簿裡的速寫紀錄,更說明了他曾經在山區來回踏查、取景寫生。此外,透過陳澄波收藏的老照片與攝影作品,我們也能看到這位畫家對於山林的關注。
阿里山營林所,出自陳澄波收藏之風景明信片,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典藏。
‧2009.11.29佳士得,未售出